
李明博就任之际,韩国正面临严重的分裂
李在明就任韩国总统,誓言弥合分裂、重建信任
在赢得韩国总统大选仅数小时后,新当选总统李在明于本周三发表就职演说,郑重承诺将“团结人民”,推动国家走出分裂与动荡。
现年61岁的李在明在提前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以49.4%的得票率胜出,明显击败对手金文洙。金文洙所属的政党正是此前被弹劾总统尹锡烈的政治阵营,其声誉在近年因执政失当而大幅受损。
此前,总统尹锡烈因试图动用军队实施戒严,引发全国范围的政治危机和公众抗议,最终遭国会弹劾下台,令国家陷入数月的不确定与分裂之中。
李在明的胜选被视为民众对稳定与改革的强烈呼声。他在演讲中表示:“韩国不能再继续内耗,我们需要一个团结的国家,一个彼此信任的社会。”
然而,新总统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国内团结。他还必须在外交上谨慎权衡,特别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变化的外交政策框架下,确保韩美关系的稳定与互信。
如何在维持国家安全、经济恢复以及外交平衡之间取得有效突破,将成为李在明任期内的核心考验。

李明博誓言终结分裂政治,誓守民主底线:韩国民众寄望重建信任与公正
在经历一场高度对立的选举后,李明博于周三正式就任韩国总统,并在国会前发表强烈有力的讲话。他誓言将成为一位“终结分裂政治”的总统,并坚决表示:“我绝不会再让民主制度遭受任何威胁。”
这番话被视为直接回击其前任尹富根政府推行的戒严计划。就在六个月前,李明博还曾冒险翻越国会围墙,亲自阻止尹富根颁布的戒严令。这段经历不仅为他赢得广泛民意支持,也成为他竞选时最具象征性的政治资本。
面对聚集在议会大厦前的支持者和媒体,他将近年的政治动荡归咎于“那些对人民生活漠不关心、只顾权力斗争的政治派系”。他强调,自己的政府将坚持“务实与灵活”的治国方针,并承诺立即启动紧急经济工作组,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通胀与失业问题。
尽管李明博本人曾深陷多起争议——包括腐败指控与家庭纠纷——但分析人士指出,这次胜选反映的不是单纯的个人崛起,而是韩国民众在经历民主危机后的强烈反弹。
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在接受 BBC 韩语专访时指出:“12月3日的戒严事件被民众视为对宪政秩序的公然挑衅。这次选举,是全民对那次事件的回应。”
政治顾问朴成敏也表示,李明博的胜利并不代表选民普遍支持他的议程,而是“对执政党的公开抗议”:“这场选举是人民表达愤怒的方式,是对当权者纵容极端手段的明确谴责。”
当天,数十名支持者在国会外守候通宵,只为一睹新总统的风采。软件工程师利奥·基尔激动地对 BBC 表示:“我相信他能兑现承诺,建设一个公平的国家。一个让违法者承担责任、让制度真正运作、让人民守信守法的国家。”
他补充道:“我愿意为了这个未来等待整整一夜。”

李的胜利让支持者们兴奋不已,比如利奥·基尔
支持者热情高涨,现实考验接踵而至——李明博上任后的挑战才刚刚开始
“当尹某担任总统时,我感觉这个国家正在走向毁灭。我身边的人都在受苦。”
李明博的支持者之一、刘基元在议会外坦言他的愤怒与失望。他说:“曾几何时,韩国在我眼中变成了一个寒冷、陌生的地方。但现在,我真的感到无比开心。”
尽管支持者的欢呼声仍在回响,李明博将面临的现实却远不轻松。首先悬在他头上的,是尚未结束的司法程序。他目前正在韩国最高法院接受关于违反选举法的审判。由于法律规定,现任总统在任期内不得因刑事案件被起诉(除非涉及叛乱或叛国),法院推迟审理,避免干扰选举。但如果最终被判有罪,他的政治前途将面临极大不确定性。
然而,相较于法律风险,更大的考验来自于如何重建一个政治上深度分裂的国家。
“文在寅和尹某两届政府期间,韩国的政治极化问题愈发严重。”前总统朴槿惠这样总结目前的局势。而如今,李明博必须在一边推动问责、追究前政府行为责任的同时,又不得加剧社会撕裂,这是一个几乎无法两全的挑战。
尽管人民党败选,前总统尹永哲依然拥有一群坚实的支持者——其中包括大量年轻男性和年长保守派。他们中许多人依旧相信尹的戒严计划是“为了国家安全的必要之举”,甚至有人宣称选举过程存在舞弊。这一群体的声音虽然暂时退居幕后,但显然并未沉寂。
随着尹永哲的退场,新的右翼代表人物正在浮现。例如,前总统候选人李准硕虽在选前退选,但他因强烈的反女权主义立场而受到不少年轻男性的欢迎。这让人想起尹富根在任时将“性别平等”议题政治化的方式,也预示着韩国未来的性别政治仍将充满争议。
这次大选中,30多岁男性的投票率显著上升,被认为是李准硕等人带动的结果。他们对保守主义、传统家庭价值观与反女权话语的共鸣,可能在未来继续影响韩国的政治格局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今年全国投票率高达79.4%,创下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,反映出公众对现状的不满与强烈参与意愿。许多选民既希望为过去的戒严事件追责,也在期待李明博任期内能带来切实改变。
李明博的胜选,既是一次政治奇迹,也是一场全民情绪宣泄的出口。他要如何将愤怒转化为改革的动力,将是全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。